情报搜集——《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命题设计与研究》(邰阳)

作者: 时间:2024-06-29 点击数: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命题设计与研究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鉴赏类命题为例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   李敬卫 《新校园》2022年第10期

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考试命题应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小学语文命题应围绕学科育人、立德树人根本目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恰当而丰富的情境任务驱动,全面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知识和学科关键能力等,实现对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有效测评。本文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鉴赏类命题为例,浅谈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单元命题设计与研究。

一、紧扣课程标准,坚持依标命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坚持依标命题,严格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命题。1. 与本单元相关的课标陈述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能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的特点,做简单的推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 第一学段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一学段2. 课标要求分析通过对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板块的学业质量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课标要求初步分析,结合单元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意图让学生在知、行、为三个层面有以下发展:第一层面,是通过课文阅读,能够提取文本信息,说出文本的显性内容和事物特点,在阅读与鉴赏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层面,是通过阅读有趣短文,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发现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第三层面,能把对事物的疑问写下来,表达出探索身边事物的兴趣,在实践与探究中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二、指向素养目标,坚持素养立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坚持素养立意,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要坚持素养立意的测评,首先要明确测评内容,即本单元的素养测评目标。

1.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选取了描写自然景观的两首古诗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描绘自然现象和介绍自然奥秘的短文《雷雨》《太空生活趣事多》以及儿童诗《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从这几篇课文可以看出本单元是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人文主题,在语文要素方面主要学习“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两条阅读方法,借助两条语文要素的落实,实现对“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人文主题的深度学习和理解。

2.单元课后题分析梳理本组课文的一组相似课后练习可以发现,主要是落实第一条语文要素“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而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是为中高年段的阅读文本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我们梳理了第二组相似课后练习题发现,主要指向了第二条语文要素落实“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些课后题都要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联系本章内容,获得相关的落实,实现对“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人文主题的深度学习和理解。3. 单元课后题分析梳理本组课文的一组相似课后练习可以发现,主要是落实第一条语文要素“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而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是为中高年段的阅读文本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具体梳理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学习过程使“联系生活经验阅读”逐渐成为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具体梳理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综上分析,本单元教材意图在达成以上两条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确立素养测评目标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意图,单元命题的素养测评目标确定为:第一,通过文本阅读,能够提取主要信息,说出文本主要内容和事物特点;第二,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发现自然科学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三,能把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表达自己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三个层面从学生本位出发,体现了语文学科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由读到写的持续进阶的逻辑层次,遵循了学方法、用方法的学习规律,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审美创造的三位一体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语言发展、思维发展和品格培养,共同指向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育人、立德树人。明确了单元素养目标,那么就可以通过检测学生在素养测评中表现出来的学业质量,检验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评价单元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三、情境任务驱动,彰显学科育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应该真实的、特定的情境任务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多样化表现。情境化命题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评价的效度。本单元为例,阅读鉴赏板块的试题共两个大题,分别是“我是天气播报小达人”和“我是自然小百科”,题型分别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自然科学小短文阅读。从命题材料的选择上,由以往的随

机杂糅走向意义建构,以“大自然的秘密”单元主题为统领,选取同领域的材料组合起来设计命题,使之形成结构化的意义组合,可以聚合学生对材料主题的理解,凸显学科思维和育人特质,深化学科教育。1. 从学校生活角度设计表现性任务情境我是天气播报小达人——看图播报天气同学们,左下角图片展示的是某小学电子屏上的天气预报。现在请你来当班级天气播报员,请你仔细观察,填写右侧的天气播报小达人发言稿吧。

学校和社会生活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天然情境。命题材料选择契合“大自然的秘密”单元人文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这一自然科学现象。这道题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评融入学生熟悉的日常情境中,任务和情境高度融合。与常见的填空、选择、判断等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相比,这道题的优点是不摆出“一副冷冰冰的考查学科知识技能的面孔”,而是将“提取主要信息”这一考查要求,转化为真实特定情境下的言语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从“解答试题”走向“解决问题”,让知识向生活情境转化,从而体现学习的意义感。在情境中设定任务目的、任务对象、自我角色等要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自觉地将任务主体化,能让学生觉得自己作为“天气播报小达人”的思考探究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完成任务的内部动机。此外,情境任务促使学生必须考虑符合特定情境要求的信息输出。学生需要根据同学们对天气的关注需求到文中去提取相应的信息,结合生活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出应对天气的具体做法,表达对同学们身体健康的关心,完成“发言稿”的任务。任务情境关联学科关键能力,体现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数据意识的形成需要大量有意义学习材料和足够课时的支持,基于这样的思考,本单元我们进行了课时的扩充,由两个课时扩充为四个课时。将学习重心从关注统计图表知识技能层面转移到关注对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增加起始课,先解决知识层面问题,学生对课前搜集到的统计图表进行分类,总结其结构、特点,起始课中就实现了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目的。

以往我们通常把识图、画图、分析预测等放到一个课时中,因容量大,导致学生对用数据说话的意识不强烈,有了起始课的补充,到了第二、三课时,再学习单、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侧重点则放到分析、判断和预测上。另外,增加读图课,通过识图、讲图、品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统计对于决策的重要性,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目标、评价、学习进程是一脉相承的,目标、评价制定出之后单元学习进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通过“折线统计图”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大单元教学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这种体系式、综合化、深度式的学习中,建立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