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文章推荐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

作者: 时间:2023-05-08 点击数: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

作者:魏会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有利于解决美术教学内容碎片化、单一化问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需要立足学情,顶层规划,联系生活情境,凝练单元主题;基于学科素养,制定单元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规划单元内容与进程;基于深度学习,设计学习活动;细化评价指标,突出多元多维,从而真正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停留在碎片化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上[1]。项目化学习指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有利于知识的整合、能力的重构,是素养时代的重要学习方式。而现行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单元教学,以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活动方式为线索组织主题单元,强调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应用,实际教学中呈现出碎片化、单一化的倾向,不利于项目化学习的开展。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以现行美术教材为突破口,参照课程标准及学情,挖掘体现美术核心知识、关联学生经验世界的问题,升华凝练单元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单元内容与资源的重组和整合、单元学习任务与计划的建构、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联系生活情境,提炼单元主题

美术单元主题的确定应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活动中自主实践培育起来的。为此,小学美术单元主题的确定要以教材内容为蓝本,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将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生活本位的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小学美术主题单元不是碎片化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单元主题的确定应秉持整体性原则,结合学段、学情、课程标准、学科逻辑,系统建构适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美术主题单元体系。

1.凸显生活逻辑,贴近学生生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注意与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2]。单元主题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提炼,应和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学校的资源相联系,具有生成性、可行性、发展性的特征。

如二年级“装饰我们的校园”单元主题的确定经历了以下流程。首先,通过分析美术教材中“点线面”“重重叠叠”“漂亮的花边”“漂亮的包装纸”等内容,结合课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目标;其次,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发现校园中的一些花园边角、窨井盖等需要美化的角落;最后,分析学生的美术学习现状,确定完成该主题单元学习的可行性。

2.基于学生成长,贯穿学科逻辑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儿童的美术表现就是其认知世界、表现自我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帮助、引导,儿童才能在美术表现过程中升华情感,提升创造力和审美素养。可见,美术的学科特征决定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知识与技能体系的支撑,缺少学科逻辑的美术单元主题会导致项目化学习表面化、形式化,无法达到学习的深度,不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美术单元主题不能丢掉美术知识体系,而应基于学生的成长主线,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将美术知识与技能组织起来,形成贯穿各个学段的进阶式学科逻辑体系。

如美术知识体系中的“色彩”,结合各学段课标要求、学生生活情境等,低学段的单元主题是“色彩游戏:装饰房间”,中学段的单元主题是“意向色彩:打造色彩空间”,高学段的单元主题是“色彩写生:校园一角”。色彩知识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分布到各个学段,并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确定单元主题。

二、基于学科素养,制定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主题单元设计的起点,只有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宏观高度去整体规划,并结合单元内容、课标及学情的分析,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单元目标,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单元目标体系,单元教学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分析课程标准、单元内容和学情

制定单元目标,首先,要阅读课程标准,从宏观上把握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要求的水平。因为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导向,也是单元目标制定的依据。其次,要认真分析单元内容,因为单元内容是落实单元目标的载体。对单元内容的分析,一是从中获取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情境及课程目标相应要求之间的联系,二是分析单元内容所蕴含的美术方法、思维与表达等。最后,要进行学情分析。分析学情可以清晰地知道学生已有的基础,并在“已有基础”上分析“达成目标”需要的条件,为单元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2.对应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单元目标

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的宗旨。单元目标的设计要对应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课标、单元内容及学情的分析,分别制定具体的目标。如五年级“水墨空间:装饰水墨教室”主题单元,在分析课程标准、单元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制定以下单元目标(见表1)。

1五年级“水墨空间:装饰水墨教室”单元目标

目标维度

具体目标

图像识读

能从对作品的图像观赏分析中了解作品的构图、笔墨、内容。

美术表现

能用水墨的笔墨及构图方法创作水墨作品。

审美判断

能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作品构图、笔墨及意境表现,并给出自己的阐释。

创意实践

能运用水墨及其他美术材料,结合项目任务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文化理解

能通过赏析、创作等美术活动了解中国画的审美思想,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学科特点,规划单元内容与进程

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学科特点。美术主题单元内容的选择、组织与进程安排要体现学科特点,兼顾儿童的认知规律,围绕单元目标进行整体规划。

1.单元内容组合凸显实践性

现行美术教材是美术主题单元内容选择的基础,但美术教材并不等同于美术主题单元内容。项目化学习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真实问题情境去探究、解决问题。这与美术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完全相符。现行美术教材虽在编排上强调实践,但内容是以美术学习活动的形式编排的,实践活动呈现出零散化现象,基本是一课一个实践活动,没有形成整体的单元实践活动体系。因此,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美术主题单元内容选择应凸显实践性的特点,围绕单元主题情境,将主题单元下的教材内容有选择地置于真实情境中,形成单元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如二年级“形的魅力:变废为宝”主题单元是基于教材“彩泥世界快乐多”“奇妙的电话机”“对折剪纸”“对印的图形”“巧用瓶盖”内容整合、提炼而来。教材原有内容每课都是独立的一个造型实践活动,而整合成一个主题单元后,单元内容就围绕“变废为宝”这一实践主题统整为“赏析:形的魅力——方法:形的变化——创作:形的变化与组合——展示:形的变化成果——拓展:形的利用”。单元内容利用单元主题将原有零散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凸显实践性,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

2.单元进程安排强调规范性

单元进程安排的合理性、规范性是美术主题单元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单元进程包括单元内的进程及单元与单元间的整体进程两个方面[3]。无论单元内的进程安排还是单元与单元间的整体进程安排都应强调其规范性。

首先,单元内的进程安排应遵循项目化学习的流程规范。项目化学习指向问题解决,其学习过程一般呈现为“情境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延伸学习”的基本流程。如二年级“形的魅力:变废为宝”主题单元正是在以上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对单元内容及学生认知规律的分析,形成新的单元学习目录,生成新的单元进程安排(见表2)。

2二年级上册“形的魅力:变废为宝”主题单元整合前后单元进程安排

整合前

整合后

内容

课时

模块

内容

课时

彩泥世界快乐多

1

入项

项目情境引入

4

奇妙的电话机

1

问题探究

赏析:形的魅力

对折剪纸

1

方法:形的变化

对印的图形

1

问题解决

创作:形的变化与组合

出项

成果展示

展示:形的变化成果

1

巧用瓶盖

1

项目评价

延伸学习

拓展:形的利用

其次,单元与单元间的整体进程安排应遵循学科知识及儿童认知规律的规范性。单元与单元间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应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高度去统筹规划单元进程。

四、指向项目学习,设计学习活动

单元学习活动是单元目标落地的保障。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美术主题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要紧扣单元目标,围绕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持续探究学习的兴趣,加大项目学习的深度。

1.基于真实情境,设计驱动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在问题的引领下,才能获得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美术主题单元学习活动首先要从真实情境中的驱动性问题设计开始。驱动性问题产生于单元真实情境,一方面具有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具有引领学生走向学习深处的思考力。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以单元目标为起点,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宗旨。

以二年级“装饰我们的校园”主题单元为例,结合单元目标及学校的走廊、花园边角、窨井盖等需要装饰的真实情境,可以设计“如何运用美术的方式去装饰我们的校园?”这一驱动性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来自真实的学校情境,其次问题紧扣单元目标,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方案,学习美术表现方式,提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2.基于生本理念,设计学习任务

项目化学习是对传统讲授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或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主动探究学习。但如何才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首先,学生要对学习任务有兴趣;其次,学习任务要在学生可以完成或基本能完成的范围内。因此,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美术主题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不能偏离项目化学习的本质,而应基于生本理念,充分考虑学生性格、学习基础、学习专长等多方面的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或任务情境中自主建构学习任务。

例如,在二年级“装饰我们的校园”主题单元中,单元任务是“用美术的方式装饰校园”,但各项目小组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校园区域差异及学生个性、喜好等,设计了“用黑白画的方法装饰窨井盖”“用色块构成的方式装饰主题墙”“用点、线装饰花园边角”等单元学习任务,然后他们围绕各自的学习任务去搜集资料,展开了探究学习。

五、突出多元多维,细化评价指标

评价是对美术主题单元学习成效的检验与促进,一方面应关注学生在单元项目化学习中达成的目标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应注重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美术主题单元评价要从细化评价标准、优化评价方式入手,构建多元、多维的评价机制。

1.细化标准,促进素养形成

评价标准是评价学生美术主题单元学习成效及已达到素养水平的依据。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单元目标为基准,指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要求来确定学生的素养水平指标。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根据主题单元的目标,将学生达到的素养水平分为不同的水平等级,并确定各等级的素养水平指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表现等来确定自己的素养水平。

以五年级“水墨空间:装饰水墨教室”主题单元为例,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学生的水墨表现及赏析能力,结合主题单元的目标及内容,可以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五个素养维度细化单元评价标准(见表3)。

3五年级“水墨空间:装饰水墨教室”单元评价标准

目标

维度

评价标准

水平标准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图像识读

能从对作品的图像观赏分析中了解作品的构图、笔墨、内容。

能通过观赏较为准确地表达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

能在他人引导下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

能感受到作品的表现内容,但不能清晰地表达。

美术表现

能用水墨的笔墨及构图方法创作水墨作品。

能创作水墨作品,构图合理,笔墨富有趣味。

能创作水墨作品,构图合理,笔墨变化不丰富。

能通过他人指导或模仿他人进行水墨创作,用笔及墨色较为呆板.

审美判断

能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作品构图、笔墨及意境表现,并给出自己的阐释。

能从构图、笔墨及意境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阐释。

能在他人引导下对作品进行分析与判断。

能感受到作品的美,但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创意实践

能运用水墨及其他美术材

料,结合项目任务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能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有创意地完成造型表现活动。

能在他人引导下完成造型表现活动,成果有自己的创意。

能通过他人指导或模仿他人完成造型表现活动。

文化理解

能通过赏析、创作等美术活动,了解中国画的审美思想,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能主动参与赏析、创作活动,对中国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能在他人引导下进行赏析、创作活动,并认真完成任务。

能在他人引导下进行赏析、创作活动,任务完成不好,对中国画兴趣不足。

2.多元评价,提升学习实效

评价不是单元学习的目的,而是以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持续学习,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缺少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美术主题单元学习评价应在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基础上关注学生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引领学生的美术项目化学习活动。

多元是指评价主体及评价对象的多元化。美术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家长、项目组同伴、学生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参与单元学习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及成果的检测,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学生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给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评价对象也不仅是学生个体,还可以是项目学习小组。对项目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组学习活动的兴趣,养成合作意识。多维是指评价内容的多维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参与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应成为美术主题单元评价的内容维度。多维的评价内容有利于全面整体了解学生的学生过程及学习成效,有助于美术主题单元设计的合理改进与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於萍.学科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单元教学设计[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02):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姚蕊.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类型及设计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1(20):56-59

出处:《教学与管理》2022 年 3 月 15 日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