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文章推荐 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时间:2023-11-21 点击数:

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以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第11册综合版画教学为例

作者:赵海红

摘要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增强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也解决了以往美术课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模糊问题。逆向教学设计不仅能确保美术课堂具体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成果相匹配,而且能够有力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证据。将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与小学美术主题单元相结合,能够让教学目标更精准,有助于教师全程跟踪、科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成果,从而让美术技能训练更科学、课堂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关键词小学美术逆向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实践路径

一、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编排特点解读与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把现代美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以开放式、统整化的视角,从多方位、多领域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创作技能。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的编排特点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采用单课与主题单元相结合的方式编排课程。各册教材中,有的是独立课例作为一个教学主题,有的是内容相近的2~3个课例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主题。教材把教学“明线”与教学“暗线”相结合。“明线”是指教材中的各个课例与单元教学主题;“暗线”是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贯穿各个课例,让各个课例均以美术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其中,“造型·表现”领域有《我种的植物》、《蔬菜》(一)、《蔬菜》(二)、《买菜》、《蔬菜的联想》,主题为“菜园小记”;“设计·应用”领域包括《综合版画》《木版画》《印花布》《木版年画》,主题为“版画乐园”;“欣赏·评述”领域包括《画人物》、《人物装饰画》、《水墨人物》、《表现动态》(一)、《表现动态》(二)、《我爱运动》、《爸爸妈妈》(一)、《爸爸妈妈》(二)、《瞧这一家子》,主题为“爱满人间”;“综合·探索”领域包括《实物标识》(一)、《实物标识》(二)、《中国青铜艺术》、《向动物朋友学习》,前两课的主题为“时代新貌”,后两课的主题分别为“艺术瑰宝”“探索奥秘”。

从上面的分配可以看出,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各课例之间、各主题单元之间具有渐进、递进、并列几种关系,各课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

1)渐进关系

教材的课例之间或主题单元之间呈现渐进关系。如主题单元“菜园小记”中的五个课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蔬菜,学习画蔬菜,联系生活实际“买蔬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心目中的蔬菜造型。这样有利于多视角、全方位、循序渐进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技能。

2)递进关系

教材中,有的学习主题没有集中安排课例,而是分散安排到同册的不同课例或各分册的不同课例中,并且学习主题的内容随年级的升高呈梯度化的递进关系。如,根据小学阶段的三个年级段,其相应的版画学习梯度为:第一梯度对应低年级(1~2年级),第二梯度对应中年级(3~4年级),第三梯度对应高年级(5~6年级)。每个梯度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编排递进式、梯度化的版画教学内容。

3)并列关系

教材中,有的主题单元的课例之间为内容不同但主题相关的并列关系,如第5册教材中“动物天地”主题单元的部分课例、“民间艺术”主题单元中的各课例。“动物天地”主题单元包括《动物明星》《水墨画动物》《远古的动物》《想象中的怪物》《动物面具》《我和动物皮影》《我做的动物明星》。“民间艺术”大单元美术中包括《小泥人》《剪纸》《皮影戏》。它们之间均为并列关系。

2.基于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实施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开放式的编排特点不仅给美术教师提供了自由整合课程的广阔空间,而且为单元主题教学创造了极佳的机会。如,第5册教材中的“民间艺术”学习主题共有三个课例《小泥人》《剪纸》《皮影戏》,这三个课例并不是依序编排的,教师在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时可以打乱教材的原有顺序,把三个课例整合。这样便于教师制订系统的训练计划,开展集中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集中讲授关于三种民间艺术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针对三种民间艺术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二、逆向教学设计在苏少版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开放式的编排特点不仅适合开展主题单元教学,而且适合利用逆向教学设计优化主题单元的教学方案,让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更精准、训练更科学、课堂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1.逆向教学设计的概念与内涵解析

以往的美术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其设计流程为“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学习评价”。而逆向教学设计主要“逆”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就直接“确定评估依据”,其设计流程包括“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依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三个阶段[1]

2.逆向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般来说,小学美术逆向教学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依据”;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与教学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阶段1:预期结果。首先要有确定的目标,然后让学生理解大概念,有哪些理解和误解,然后提出基本问题,怎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展开探究,最后学生将会知道什么,能够做到什么。

阶段2:评估证据。提出表现性任务和其他证据,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评和反馈。

阶段3:学习计划。重点为学生活动,包括哪些教学活动和体验能够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结果、如何进行设计等一系列问题。

从上述逆向教学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特点可以发现,利用逆向教学设计开展主题单元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的课程优势,有利于教师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与合理的训练内容:从纵向看,其训练方向与学习内容是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从横向看,其训练方向与学习内容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这样制定主题单元教学目标与训练内容,既科学严谨,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逆向教学设计在苏少版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笔者以苏少版小学美术第11册“版画乐园”主题单元教学为例,探讨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实施路径。

1.合理安排内容,统整教学计划

版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表现形式,包含多种制作方法,学生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就掌握所有的创作方法。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阶梯式的训练与实践,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根据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第11册“版画乐园”主题单元教学方案可安排如下(表1)。

1

苏少版小学美术第11册“版画乐园”主题单元逆向教学设计

单元

主题

版画乐园

教学

目标

掌握石膏、实物(综合)、吹塑纸(综合)、黑白木刻等版画制作方法

教学

内容

木版画

综合版画

印花布

木板年画

评估

证据

(表

物)


用有纹理的实物制版,使用的材料应比中年级更广泛、制版要求更高;拼出的画面再分色滚印,并注重画面的美感与创新性。每名学生至少完成2~3幅作品。

先用铅笔或油性笔在石膏板上构图,然后用小刀沿图形刻画,再用磙筒蘸不同色彩颜料滚印,最后用图画纸覆盖石膏板印画。每名学生至少完成1~2幅作品。

先用圆珠笔在吹塑纸上勾勒轮廓,然后分色滚印吹塑纸,再覆盖宣纸印画。制作时应注重色彩搭配与图形美感。每名学生至少完成2~3幅作品。

先用铅笔在图画纸上构图,然后把画纸正面覆盖木板、背面涂上香蕉水印出画面,再用木刻刀刻掉白色部分、涂上油墨、覆盖宣纸印画。刻画时应用力均匀并耐心细致。每名学生至少完成1幅作品。

教学计划与活动安排

实物粘贴版画(综合)

石膏版画

吹塑纸版画

(粉印)

黑白木刻版画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该逆向教学设计方案由易到难安排了4种版画制作方法,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安排与取舍。但不论选择哪种版画制作方法,都要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并进行科学的指导,同时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实践与操作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梯级教学法的优势。

2.就地选取材料,注重激发灵感

版画的制作材料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有很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儿童版画的制作材料更加丰富多样。教师可以就地取材,这样既能节约材料,又能减少投资,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为版画学习增添生活气息和童真趣味。

如,在教授实物粘贴版画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纸片、布片、树叶、植物标本等作为版画制作材料。制作纸版画和吹塑纸版画可以用KT板(或三合板)替换;制作木版画可以用三合板、胶板代替木板。学生在练习时可以用过滤纸、高丽纸等代替宣纸,等操作熟练了再用宣纸印画。至于制作版画需要用的拓印机、磙筒、木板、木刻刀、油墨等材料,往往不能随意替代,学校可以集体购置,由美术教师保管,在上课时按需分发给学生,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这种发动学生集思广益、就地取材的方式,既体现了版画材料选择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又增强了版画制作的生活性与实践性,还可以有效降低制作材料的费用,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加强示范引导,注重因材施教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版画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教师仅仅依靠讲解,往往会使学生很难掌握操作要领。因此,在版画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将讲解与示范并重,让学生通过现场观摩掌握版画制作技巧。教师示范引导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集中讲解示范;二是个别示范指导。尤其是个别示范辅导,不仅有

利于教师及时把控学情、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2]。如,吹塑纸版画教学可以这样示范引导。

1)材料准备

其一,课前,教师把课堂教学需要用的工具、材料上传到学习群,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其二,准备吹塑纸、铅笔、剪刀、不锈钢勺子。

其三,准备磙筒、不同颜色的油墨、图画纸、宣纸、胶水。

2)示范讲解

课堂上,教师要一边口头讲解一边操作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操作要领。

其一,用铅笔在吹塑纸上画出构思好的图形。

其二,把所画图形各部分用剪刀分别剪下来。

其三,在剪下的图形上,用磙筒滚印不同颜色的油墨。

其四,把涂色的图形重新拼合(按原图),并用胶水粘贴在新的图画纸上。

其五,把宣纸理平并覆盖在粘贴好的图画纸上。

其六,用勺子的背面在宣纸上面磨印,磨印时用力要均匀。

其七,慢慢揭开宣纸,平放晾干,完成作品。

3)学生创作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制作版画。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每人剪刻一两个图形,然后组合在一起印制版画;也可以有人负责构图,有人负责剪图,有人负责涂色印画,等等。在学生分组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指导,若发现学生有操作错误或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纠正与指导。

4)成果评价

小组成员在完成版画作品后,将其集中摆放在桌面上,让所有学生和教师欣赏、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效果(构图、色彩、美感等)进行打分,表扬和鼓励被评为优秀作品的小组,指出画面效果不够好的作品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下次交出完美的作品。

这样的版画教学既加强了教师的示范引导,又留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不仅提高了版画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4.加强情趣培养,注重寓教于乐

制作版画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付出极大的耐心,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并不轻松,一些学生容易半途而废或产生厌烦心理。因此,美术教师应注重寓教于乐,增强版画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为了让学生乐学、爱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使用儿童化语言,以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多元化的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多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工具可以替代版画专业工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美术课堂的层次感,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究愿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版画制作技能,积累版画知识。

2)运用趣味化教学法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介绍拓印技法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磨拓硬币游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增添了生活趣味。在实物粘贴版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一切可用的生活物品尝试创作,让单调、机械的版画印制充满生活趣味,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与成就感。

3)增强新鲜感与神秘感

为了让学生对版画制作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版画制作的动态变化与作品效果的不可预见性,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3]。版画制作从画到印的过程存在较大的变数,最后呈现的画面效果与起初的构思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些差异能让学生发现版画制作的神奇之处,从而对版画制作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神秘感,让学生对版画制作保持持久的兴趣与创作激情。

结语

利用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开展小学美术主题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以高屋建瓴的视角把控和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并全程跟踪、科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成果[4]。这样不仅能够让小学美术主题单元教学的目标更精准、训练更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手脑并用,集观察、思考、比较、构图、着色、创新等复杂的思维活动与操作技能为一体,从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莉.探讨小学美术版画课程中梯级教学法[J].新一代(理论版),2019(15):33-36.

[3]程卓行.少儿版画梯级开发参考框架之构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3):131-133.

[4]张敏.儿童版画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23):137.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