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中心小学2023~2024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科室将继续深入贯彻教育局和上级科研部门工作要求,以太仓市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打造“活力教育”2.0新样态为愿景,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求质”的基本原则,践行“四敢”精神,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围绕太仓教育“三聚三争”目标任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和科研强教战略,落实“活力教育”主张,开展“活力科研”活动,依据学校实际,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服务的工作方向,联合教务部门共同推进课程改革,更积极、更有序、更扎实、更高效地开展校本教科研训一体化工作。把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归宿,在改进实践中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和水平。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推进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本学期主要做好江苏省级规划课题《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制定好了课题阶段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的网络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依托课题研究课进行实践研究,每月按时填报课题月度报表,扎实开展课题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做好太仓市微型课题《低年级语文绘本“悦”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的管理工作,强化课题管理,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每次课题活动都有智慧火花的碰撞,确保每次课题活动都有实效。通过课题的引领带动教师团队不断反思教科研工作,形成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的能力。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网络化管理
学期初,教科室指导课题组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题每月研究计划,教科室每月及时督促各课题组做好课题研究的网络化管理,指导教师做好活动记录、新闻、照片、成果等各类研究资料的上传,及时进行检查和反馈。教研组、备课组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教科室携同教务处做好协调与指导工作,提高科研效率。及时将成效显著的优秀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升,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作用。
2.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推动课题研究进程
我校目前有以下课题:江苏省级规划课题《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太仓市微型课题《低年级语文绘本“悦”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本学期沈志豪校长和陈刚副校长申报的江苏省课题有开展5次课题活动,3月邀请了太仓市市二中沈菊林副校长给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指导,4月邀请了苏州市劳动模范高军会同志为同学们做宣讲,5月组织了校级科教融合活动。
(1)3月14日,学校省劳动课题组全体成员、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全体班主任老师在未来教室举行了开班仪式,开展了“劳动教育课题课例研究暨班主任协同育人能力第一期培训”。本次活动邀请了太仓市市二中沈菊林副校长进行指导,并做了主题为《从“课例”到“案例——探索小学劳动教育新样态》、
沈校长从劳动教育现状出发,强调了劳动教育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远意义;让班主任从小处着手,先做好“1”,从个案中构建校家社的协同,融入学生的品格提升;更要从大处着眼,明确校家社的教育目标应该达成一致,要将个体发展目标、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育人目标进行协同,自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讲座过程中,沈校长引导老师们用积极思考、互动交流的方式,引领教师们“明晰理念、实施重构和实践发展”,启发教师们关注校家社校协同育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从而达到成人成事成学相统一。
(2)4月18日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开展了“劳模工匠进校园”的宣讲活动。学校邀请了苏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总经办主任高军会同志为同学们做宣讲。“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是一项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动。通过邀请劳模工匠走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奋斗故事和心得体会,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营造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3)本学期于2024年5月27日,承办了太仓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科教融合活动,活动主题为“指向新时代以劳育人的学科融通的策略研究”。活动前,与会老师一起进行了理论学习,继而进行了观察量表的解读与观察人员的分工,要求课题组成员按劳动能力的进阶与劳动与学科的融通两个指标进行分组观察,课题组成员分工,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观察,提出自己的思考。万克冉老师执教了课题课《对称剪纸》。本课着重于劳动与多学科融通的理念,借助学科融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实现跨学科的教育目标。学生在剪纸的实践过程中,激发研究学科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把操作经验转化为思维经验。学生能根据自己总结的规律,将其应用于创造性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劳动能力,以实践促成长,在跨学科实践中实现“以劳育人”。紧接着,与会教师开展了议课活动。全组老师基于课堂观察量表,从“工具能力的提升”、“设计能力的发展”、“创造性劳动动力的进阶”、“劳动与学科知识的链接”、“运用劳动与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劳动学科本身的融通”6个方面开展了不同维度的课堂观察,陈刚副校长与王永老师进行了汇总与观课汇报。最后由发展中心教研员黄志杰老师于教研处的倪夙敏老师进行活动点评与总结。
科教融合活动既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成长,本次活动落实“教科研训一体”理念,从学生视角深入课题研究,引发了老师们对劳动教育课程更深层次的思考。双凤小学将在教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以课题带动教学,助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 开展课题促教活动,提升学科素养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主张”,推动我校劳动课程跨学科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推动课题研究。根据校本好课品牌建设规划,2024年4月16、17日,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第十五届语文、数学学科青年教师“学思杯”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共计12位青年教师参赛,各位参赛教师精心准备,巧妙设计,牢固树立“学会学习”的有效教学意识,立足于学校教学主张“开放 深思 合作 互动”,通过改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展示自己对好课的理解和追求。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我校青年教师提供了挖掘潜能,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青年教师磨练技艺,提升业务水平搭建了平台。双凤小学的全体教师将继续积极挖掘、整合、利用学科课程中的劳动资源、创新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劳动形式,扩充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自然结合。努力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启慧、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
此外,本学期,继续以科教融合为手段,立足“教学六认真”为教育研究的主阵地。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课题研究,比如:文献搜集、读书心得交流、网络培训、课例研究等活动,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学主张“开放、合作、深思、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科研素养,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提倡教师利用空余时间主动阅读有益的书籍,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本学期我们围绕《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作者是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格,格兰特·威金斯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真实性教育”的负责人。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阐释,比如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并关注理解六侧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本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确保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将寒假撰写的读书心得进行教研组内研讨。
2. 结合教师发展中心下发的电子刊物《燃荻》,组织教师认真阅读做好读书心得撰写并组织教师进行好文推荐。教科室每月初,按照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期初的要求,精心推荐一篇主题文章和一篇非主题文章,上传燃荻指定邮箱。本学期指定的主题是:3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4月“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作业管理”,5月“问题解决学习”,6月“素养导向下的命题设计”。每月,教科室收到新一期的《燃荻》后,总是第一时间上传校园网理论学习栏目,并于6月11至14日在年级组内落实开展全体教师《燃荻》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3. 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升教育科研意识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因此,我校十分注重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本学期我校为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总结能力,提升论文写作水平,学校举办了学科论文评比活动,每位教师结合学科教学中的感悟进行自主论文写作,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与评比活动。另外,开学初,教科室根据上学期末的论文评比情况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学论文发布会。通过讲座传递给全校老师许多有效的教学经验,鼓励全体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动方向。
通过以上理论培训于工作,使我校教师对一些前沿教育理论知识及时进行了吸取和消化,不仅仅更新了教育观念,构成了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等,同时促进了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服务意识,加快科研成果推广
做好《太仓教育》征稿工作,提升教师写作积极性。每学期在期初、期中,做好两次《太仓教育》的征稿工作,征稿主要以数师自主推荐和学校择优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优秀论文并加以推荐.本学期共推荐8篇文章,主要以发表和获奖的论文为主。鼓励青年数师和骨干教师投稿,努力捉升论文写作水平。本学期我校教师论文发表8篇,获奖2篇。
一学期来,学校老师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自身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参加了“行知杯”“师陶杯”“教育学会”“苏州市基础教育研究”等论文比赛,共计参加20多人次。同时,积极向省市级杂志《向导》《语文课内外》、《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数学大世界》、《小学科学》、《苏州教育研究》、《文存阅刊》、《双语教育研究》、《太仓教育》等投稿,并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为教师提供发表文章的舞台。此外,学校教科室认真做好学校教科研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及时发布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信息。
四、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在越来越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自身的水平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理论知识不够完善、研究工作缺乏思考、课题推进出现断层等问题突涌而至,可见老师们的科研潜力还亟待提高。同时我们部分老师的研究热情还不足,我们的创新精神还不够,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还不尽人意。
五、下学期的工作思路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和新课标的培训。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 .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多地阅读教育刊物,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提高论文水平,用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使校园里有一股科研的好氛围。
双凤中心小学教科室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