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园:不良的心理问题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很大错误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不敢在课上回答问题也是心理压力大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教师要对学生秉持着一颗尊重和理解的心,为学生积极疏导心理问题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直面困境。 卢俊芳: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孙帆: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动机这类学生一旦表现良好,教师就要特别给予关注,进行表扬,来鼓励这种积极行为重复出现。同时,教师还应该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特别是在科学课堂中,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内容,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在班级生活中,教师也可以交给这些孩子一些简单的任务,完成后可以同样进行表扬,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去。 沈志豪: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即既要尊重老师,也要尊重同学。根据新课改精神,课堂必须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是在讨论问题,但也有一些爱讲话的学生趁机捣乱。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情况可能愈演愈烈,课堂纪律可能放了就收不回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如举手回答,不随意插嘴,学会倾听等,并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 顾静:在书中,我了解到一些处理棘手的问题行为的原则,以及如何提高课堂管理技能的建议;学习了大量有关班级管理的技巧以及如何营造适宜的教学外部环境的方法;并且懂得了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来养成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