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搜集——《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吴禧逸)

作者: 时间:2024-01-05 点击数: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罗志豪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全球交流不断深化,国际竞争也愈发激烈,世界正迈入 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社会,各国对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在学科类课程当中,拿出一定的课时来用于跨学科主题学 习,这是因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学科交叉性、内容重构性、学生主体性、学习创造性 的特征,能够有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教学与育人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但从研究现状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诸多挑战,例如跨学科主题选取泛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流于形式、内容组织零散、教学目标与 评估脱轨等。因此,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跨学科主题学习 的具体要求,参考优秀案例,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先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概念,摸清其在小学教学实际中的性质定位,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明确方向。分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相关理论与实践情况,为后 续研究提供支撑。

其次,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析总结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依据与原则,从主题、目标、评价、活动、总结五个维度梳理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流 程思路:在主题选取上,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科间知识联系、关注时事热点、尊重学生主体,回应核心素养;在学习目标上,以新课程标准为纲,体现为“知识技能—学科思维 —高阶素养”三个维度;在学习活动评价上,评价体系设计前置,注重与学习目标的一 致性,同时丰富评价主体,开展多种评价方式来贯穿活动始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设计上,基于真实情境,设计驱动型问题,灵活选用多种活动类型,细化活动步骤,周 密组织实施;活动总结反思上,要注重从活动准备到结束全阶段全内容的回顾反思,避 免脱离学生与教学实际。

基于以上,结合新课程标准提供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主题、内容与学业要求,开 发小学数学一二三学段各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通过一线教师访谈对设计进行 分析评价,提出结论建议,以期为教师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依据与原则

第一节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指向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数学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明确要求,体现 了课程修订所强调的素养导向、综合性、实践性等理念的具体落实,在课程标准中也详 细阐述了相关案例,为基层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教学内容的拓 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从课程结构、教学思维与学习方式 三个方面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新理念,深刻剖析提取小学数学跨学 科主题学习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一、课程结构的调整

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的一个基本框架,反映的是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要素及其关系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要求提升了综合课程的地位,肯定了学科综合的育人方向,并明确要在单个学科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一个好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必然是以一个明显的主题为统领,有着衔接紧密的内容 结构,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中参照这一主题和结构,就能比较自然顺畅,圆满地完成各项 学习任务活动②。2022年版的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采用了结构化的方式,例如数学,我 们提到的是主题和项目式跨学科学习,科学学科提到的核心概念,语文学科提的是任务 群。虽然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述,在各自学学科中的呈现样态也不相同,但是究其目标与 性质定位都是一致的,即尊重分科课程核心概念的中心地位,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概念 的联结点,提取形成一个较大的概念,再凝练形成学习主题,通过知识的选择加工与重 组,形成学习活动式的结构化,从而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这种结构化回应 了整体育人的价值期待,结构化、主题、融合、协同成了整体育人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思维的转变

长期以来,分科教学有着极为明显的界限。测试卷,练习题作为评价与检验学习效果的主要工具,从中可以发现,单个学科考查的内容几乎不涉及综合问题情境与其他相 关学科的联系。但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往往无法解释现实世界。学生必须获得更多跨学科 主题学习经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更多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跨学科能力与素养,才能应对更为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彻底颠覆固步自封 的分科教学思维。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脱离学科而单独存在,应以学科 知识技能,学科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逻辑、课程标准对学科育人的导向为主 干,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与技能方法,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任务、项目或问题的形 式,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更需要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结、学生 的合作探究能力、社会生活与学生兴趣的反映。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的学习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 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利用 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①。而这些要求都预示着传统学习方式的深度转变,而转向何方?新课标里也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学习取向,最终指向问题解决的综合学习。

知行合一是一直以来广为提倡的观点,也是现今人才培养一个极为突出的矛盾。理 解与掌握知识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间仍有着一定的距离。学校教育的育人成 果也不应仅仅体现在纸面分数上,因此这也是学校教育的应该引起重视的一点。在教学 安排中,就可以增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方式,增加知识的应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其次,问题是新课标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儿,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推进综合学习,解决生活问题。而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必然指向学生的学习方式,那就意 味着要摒弃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与重复练习,而是在问题驱动引导下,教师辅助, 学生合作探究,自发性地进行解决问题的来习得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节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都各不相同,对知识技能的习得有着自我选择,最终的发展 程度也受其自身的意愿所影响。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也应遵循关注学生主体性的 原则。虽然,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由教师设计,但是最终实践是由学生来完成。从设 计之初,就要以学生认知偏好与行为习惯来考虑如何生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单一从教师 的思维认知角度出发来设计,可能知识内容组织严密、能够直接体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 养的要求,但是在实施时,学生的学习意愿不强,与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实际需 求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就会失去意义,实际开展时也会遇 到阻力。

另外在进行评价设计时,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轻视学生评价的作用与功能。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我们要设计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与成果进 行回顾与总结。

二、综合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融合,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 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①。因此,综合性的是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主要的原则之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是学习活动目标的综合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科学思 维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更为上层的素养。综合地来说,就是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个体。

其次是学习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联系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背景 与技能操作,还涉及到不同学科思维方法等程序性知识,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问 题探究逐步连接各学科领域。

再次是在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联结,将其寓于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中,尝试 将学生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实践与未来职业身份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 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问题挑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帮助学生感知当下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是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优秀案例中也呈现了活动过程中探究的对象不唯一,探究的方法不唯一,探究的结果不唯一。开放的学习体验驱动学生脱 离单一学科思维与方法的限制,另外学习评价也应该是综合性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表 现与结果成效的综合考察。

三、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指的是学习的内容是否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存在与发生:例如,学生要解决的 问题是在学校外的世界里的人也会面临的问题,使用真实的流程(实验研究调查)、工 具或者标准,对他人产生了真实的影响。例如,解决学校或社区的需求(设计和建造一 个学校花园,改善社区公园,帮助当地弱势群体);创造一些可被他人使用或者体验的 东西;将一些校园活动交给学生来设计方案与计划的制定等等。总之,如果一个学习活 动反映了学生自己的关注点、兴趣、自我认知、文化喜好或者他们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 题时,它就具备了对学生个体而言的真实性。

四、生活性原则

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是对知识的分类和聚集,但生活并没有被划分为不同学科的 生活,而是交叉融合的①。所以,即使学好每一科知识,但是没有打通学科知识间的壁 垒,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仍然不能更好帮助我们的生产生活。生活从不归属哪一个学 科,可以说任何情况下的现实问题也从来无法用单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就能够解决。割 裂的素养培育不了一个完整的人。我们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知识的选择组织,一旦脱离 了生活,就会变毫无价值。但学科知识仍然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正是有学科内 容一点点组成并解释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作为教师来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 时,要秉持生活观这一基本原则,重点是将学生从“被间隔的学科”走向“完整的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生活美好的一面,去引发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引导儿 童对可能生活的想象。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