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小学数学教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了新《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深刻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也仅仅是在课堂上“自主”了,“活”起来了,即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更多只是表现在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定位在课堂“上课”,也对课前的“预习”有所关注,却对课后的“作业”环节没有给予太大的注意。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我们基于《中小学网络化作业平台软件》,探究构建了“信息技术支撑的小学生数学作业方式”的操作模型,创新了信息化小学数学作业方式。
1 学生主体为先
1.1 动手实践: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以物品或实施活动的方式予以表现。
1.2 自主探索: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的形式、内容、完成方式,让学生自己留作业,体现作业中的层次性、自主性和选择性。
1.3 合作交流: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在独立思考地完成作业时,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
1.4 自我评价:根据自己数学作业的过程及成长记录,进行数学思维、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自我反思。
2 教师角色转换
2.1 创设情景:教师应当由作业的命制者转变为作业情境的创设者。
2.2 提供咨询:教师应该由作业过程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解决作业问题的咨询者;由作业评价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作业中内省的激励者。
2.3 合作伙伴:教师可以由作业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完成作业的合作者。
2.4 “三维”评价:建立学生数学作业的成长记录,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3 信息技术支持
3.1 技术支持: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模拟或虚拟出数学作业的生活实践情境,实现“身临其境”和多感官协同作用的“生活实践化”数学作业方式;能够提供集成性、多信媒、共享化、海量级、可检索的学习资源,提供既有质量又有效率的“自主探究型”数学作业方;网络技术的时空不限、多向互动、便于合作等技术特征,能够给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以可靠而又便捷的技术支持。
3.2 作业资源:提供工具资源如通用软件(Microsoft Office、WPS Office等)和专用软件(几何画板等);提供数学资源如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专题网站(《小学数学网》http://***.xxmaths***/、《小学数学在线》http://xfxszx.51.net/等);一些专用软件系统所具有的“自繁殖性”功能,能够动态地将学生的典型数学作业加入到资源库中,使数学资源不断充实丰富;提供情境资源,数学作业的计算机“平台化”,都有自带的素材库,这种素材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等,配有方便的检索方法,为创设作业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提供智力资源,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学生作业的指导提供开放性的导师资源(其他教师、家长等)。
4 作业方式创新
4.1 书面型作业和口头型作业、操作型作业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中的录音功能,使书面型作业和口头型作业结合,既写出运算或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结果,又说出运算或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计算机的画板功能,把儿童“手指尖上”的智慧挖掘出来,使书面型作业和操作型作业结合,如教学《方向与位置》后,布置学生观察我们的教室,教室的东南西北各布置了书面内容,或观察我们的校园,建筑物是如何布局的,也可观察自己家里客厅或自己卧室的家具位置是怎样的,然后试着用“画图板”绘制成平面图上传到网络作业平台,让师生欣赏、评价。这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作业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既照顾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使学生更加有趣地学习。
4.2 生活型作业和调研型作业相结合。
将生活知识与数学作业结合起来,形成生活型作业和调研型作业结合。如学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后,设计了“今天我当家”主题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一份营养比较均衡、适合家庭成员口味的菜谱,并制成买菜方案表。又如,学生利用“在学校网络教室做作业——互联网——在家里的计算机上做作业”的跨时空作业方式,通过网络进行社会生活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作业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多方面知识,设计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建议方案。
4.3 短期型作业和长期型主题作业相结合。
布置给学生回家在晚上或课余时间内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称之为“短期作业”。布置以问题为中心、围绕某个主题来展开的、能充分激发学生聪明才智的、需要花一番艰苦努力才能完成、具有时间跨度较长的特点的作业,称之为“长期专题作业”。在短期型作业和长期型主题作业结合方面,网络化专用软件有着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例如,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就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做时间的小主人》主题学习,该主题是集数学、思品、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习,又分成四个学习小专题:“时分秒的对话”、“我的作息时间”、“记时器的历史”、“时间大拼盘”。必学专题“时分秒的对话”中的作业一般就是短期型作业,选学专题“我的作息时间”中的“设计《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则属于长期型主题作业了。
4.4 个人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
网络化专用软件在实现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的结合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完《简单的统计》后,设计各种调查作业,“小小统计员”统计县城各商场同一种家电价格。“小记者”调查本县几所小学的学生人数。“网上小高手”网上查找“一个人读完小学的费用、读完中学的费用、读完大学的费用”等数据资料。这些无疑是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积极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再根据这些数据利用Excel工具完成统计表的制作,统计表的制作就是个人作业了。
4.5 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相结合。
如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作业:市场上一包火柴内装10盒火柴,一条香烟内装10包香烟,它们打包的形式一样吗?按“规则打包(打包后是长方体)”的形式将10包香烟打成一大包,怎样打包最省包装纸?学生通过上网或实地调查了某种香烟的外形尺寸,再利用Word绘图工具设计各种打包方案,然后再进行计算得出结论。此作业给学生以熟悉、亲切、有趣的感觉,既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又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考虑、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化也不言而喻。
4.6 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计算机自动批改相结合。
充分利用专用软件系统如《网络化作业平台》等,不仅能够把作业的评价权还给学生,实现作业的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而且还能够利用计算机智能实现作业的自动批改,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堆里面解放出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作业环节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必由之路。这条路走通走好了,必将对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实效性,而且能够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崭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