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搜集——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学校作业管理新样态(高英)

作者: 时间:2024-06-29 点击数:

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学校作业管理新样态

如何严格执行双减要求,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放在所有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把握和控制各学科作业总时间,关注孩子作业习惯至关重要。学校作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培育校,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基础。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为落实“双减”起了坚实的支持作用。学校聚焦减负增效,不断提升作业管理的有效性,使育人功能突显。

(一) 精细化管理 有章可循为提高作业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学校设置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与管理架构。在原有《教学流程管理条例》基础上,制定了《“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条例》。通过教研组、备课组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监管等四方面进一步细化相关规范,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并由课程部进行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使作业管理有章可循。

(二) 准确化控时 三方联动学科教师每天可以在智慧校园作业管理平台上输入作业内容、作业量和预估时间,同时可以看到其他学科布置的作业量情况,总量如果达到一小时则有预警提示信息;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便捷知晓当日作业 (图1) ;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总体查阅全校各班作业总时长以及具体的作业布置情况,同时系统还会汇总今日作业数据报告及预警信息。通过智慧校园作业管理平台,做到作业布置“透明化” ,促进“家——师——校”三方联动管理。

(三) 多元化设计 提升质量学校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为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各教研组开展“基于单元的有效作业设计”研究,语数英学科实施“基础作业+个性化作业+长周期作业”模式,基础作业以各科练习册为主,个性化作业针对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长周期作业则以任务驱动、体验探究等实践为主。学生在平台上提交作业,并利用班级圈进行交流,作业达成度大大提升。同时,平台还开发了表现性作业提交的作业系统 (图2) 。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拍摄学生的课堂作业、上传智慧校园平台;学生能在家轻松录制音乐课上学唱的歌曲并上传平台的“音乐唱听”,教师和其他同学则能在智慧校园平台上欣赏每位学生提交的歌唱作业。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