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荻》73期读书心得——徐桢烨

作者: 时间:2024-01-10 点击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应该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做好引导,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强化思维品质。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孩子思维品质提升的必要性,积极寻找有效方式,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

   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有:

   一、善用启发式教学。

   以寓言教学为例,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很多寓言故事,虽然这些寓言故事语言简单易懂,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故事的内容,但寓言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要结合寓言文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故事进行思考,分析寓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理解和体验寓意,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二、做好知识拓展。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向学生传递更多的语文知识,总是过分强调学生的注意力,强迫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实现,也抑制了其自主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与课外知识的衔接和拓展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对课本知识进行透彻解读。

   例如,在《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展现生动的动画情景。用这些情景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开关,想想荷叶还可以当作什么?有了生动的情景作为引导,学生能够产生更多奇妙精巧的想法。老师及时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创作,这就是创新思维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三、强化多种思维。

   不同的思维、不同的逻辑、不同的视角是学生个性化特征的体现,也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关键因素。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是思维品质成熟的先决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思维品质训练必须是多样化的、循序渐进的。思维品质训练不仅是对学生语文创作能力循序渐进的训练,更是对听说读写等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全面训练。听的思维训练:“听”首先要层次分明,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握关键信息和过滤信息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其思考的精准度。读的思维训练:“阅读”要灵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个不认识的生字,有时必须学会“跳读”, 个别字的错认不会影响阅读,不影响对文字大意的理解。这种时候就不需要停留在这个生字上过度纠结。说的思维训练:注意言语在“写作”中的作用,要学生在“写”之前先“说”。在作文训练之前,重视这个说的过程,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说”的要求不同,有时候需要说得委婉;有时候需要说得准确;有时候需要说得简洁;有时候需要说得流畅;有时候需要说得激情;有时候需要说得得体 …… 学习在恰当的情景下恰当地说话,能够强化学生思维的层次感。做的思维训练:“做”包括做事和写文章。做事的顺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写作的顺序。写的思维训练: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写作才能“活”起来,以上各方面都是对写作思维训练的支持和帮助。

   四、灵活使用教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思维能力不足,不少教材内容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如果单靠学生自己,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在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的时候,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将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进而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高。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