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期《燃荻》读后感——赵菊

作者: 时间:2024-01-10 点击数:

德育感恩主题教育的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等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曾经为培养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被个别麻木而浮躁的青少年所疏远和淡漠了。因此,培养和促进青少年感恩,对于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民族凝聚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正确道德信念的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学生生活的环境首先是家庭,然后是学校和社会大环境,感恩也是一个认知、情感和实践的过程。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感恩意识,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感恩体系。

1.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功能

家庭和父母对青少年感恩意识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培养感恩意识方面,起着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所无法代替的奠基作用。

2.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功能

在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学校教育具有主体功能。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德育为首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形式,而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形成长效机制。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工作,培养会感恩、能负责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广大青少年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常怀感恩之心,增强责任意识。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