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荻》第81期读书心得——徐萍

作者: 时间:2025-01-08 点击数:

燃荻》读书心得

    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启蒙与奠基的关键时期,在参与小学科学素养培育工作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科学素养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多个层面。在知识传授方面,我意识到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例如,在讲解自然现象时,拓展相关的科普知识,像介绍雷电现象时,延伸到雷电的形成原理、危害预防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框架。

科学方法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如在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种植植物,观察记录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培育的核心。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未知事物勇于提问、敢于探索。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失败时,引导他们分析原因,不气馁、不放弃,培养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同时,强调科学的严谨性与客观性,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断。

此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也是提升科学素养培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借助多媒体展示科学实验、科学现象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纪录片、参观科技馆等,让他们感受科学的魅力与力量,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小学科学素养培育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引导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畅游,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