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读后感
——从生活出发,提高学生单元教学活动参与度
学科“大概念”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指向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教师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进行新课程改革,基于学科“大概念”的教学在国内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研究的热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大概念”指向学科内容的核心,以学科“大概念”的应用指导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科知识的迁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基于学科“大概念”的教学是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要培养美术领域的“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理解知识,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审美感知作为艺术课程标准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学生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课标》)指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大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探究,增强儿童艺术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大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以任务为驱动、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应结合现有教学资源,探索实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大概念教学。
从生活出发,提高学生单元教学活动参与度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主张开展生活教育。因此,在美术大概念教学中,需要立足于生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引用学生的生活实例,将美术语言与生活元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联系生活,提高学生活动参与度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以下称《教材》)为例,《洗澡》《刷牙》两课与学生生活关联紧密,学生需要观察在刷牙、洗澡时的动作、表情、环境和气氛等内容,涵盖了画面构图、人体动态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生活场面等知识。在设计“艺术与生活”单元教学主题时可以融合这两节课的内容,将学生生活带入美术课堂中,提高单元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活动参与度。
2.注重观察,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帮助学生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培养美术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包括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等。在“艺术与生活”这一单元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学生通过课前观察人物动作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环境,完成观察记录表。
通过观察记录表,学生明确观察主题,了解观察细节,从动作、表情、环境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课堂上分享时发现,学生能积极分享观察到的内容,有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观察对象动作、表情进行重现。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够掌握观察的方法。
从生活出发,开展大概念教学活动,利用生活元素、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活动参与度,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