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积极、主动的行为干预或者行为管理,就是要重视对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通常,课程、教学、管理被认为是帮助教师防止行为问题产生的三大要素。同时这三大要素都可以归入到外部环境中。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可能与他们没有掌握学业、人际交往、认知、运动等方面的适当行为有密切关系。我们要根据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本质,确定并发展学生的适当行为,以最终减少他们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也要对这些适当的行为采取合适的强化手段,以促进其维持和迁移。
对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效的应对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课堂问题行为的功能进行适当应对
如何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应对,要考虑其问题行为的功能。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发生的原因。
2.在问题行为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就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都会有一些“小兆头”,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当学生出现这些兆头时,及时给予良好行为的引导。
3.所采取的措施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为要
由于学生的问题行为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
4.所采取的措施要尽量避免学生问题行为的升级
正因为课堂问题行为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很具有特殊性。如果所采取的措施不仅没有使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停止,反而让行为出现升级、变坏的迹象,则容易长时间打断正常的教学进程,而且也会破坏教师授课的良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