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
双凤小学 项建林
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让我跟着作者一起去思考教学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在单元活动过程中,大概念和要培养的主要技能是什么?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吗?该单元活动的学习证据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有价值的内容标准?通过这些过程和结果,学生将获得怎样的理解?也对作者提到的“当只有教师教,没有给学生真正的学习关键思想和关联点的机会时,学生能记住什么,更别提理解什么了。“有很深的共鸣。
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典型的学校教学设计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这两种情况都没有恰当地回答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什么是重要的?核心是什么?作为一个学习者,学习体验如何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简单地说,这两个案例存在的问题正式这本书自始至终所关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教学,没有为确保学习效果而制定计划。本书的精髓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
既要明晰“学生理解”的目标,同时要探究“好设计”的方法,这个双重目的当然会产生一系列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使学生既能掌握内容又能达到理解的教学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如果教材中有很多离散的知识内容,我们如何才能达到“理解”的目标?在一个基于内容标准和高风险测试的时代,如何实现为理解而教?
通过本次阅读,更好的理解了一些新概念。大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课程是指为获得预期结果对学习进行的具体规划,使之符合内容标准。课程是为了达到理想目标所设定的特定“运行路径”。课程不只是传统的项目指南,它超越了策划的主题和材料,明确提出了为达成目标而应用的最合适的体验、任务和评估。评估是这样一种行为,即衡量预期结果将要达到的程度以及预期结果已经达到的程度。评估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有意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实现预期结果的证据。我们收集证据的方法可能包括观察和对话、传统的测验和测试、表现性任务和项目,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的学生自我评估。因此,评估这个术语比评价更侧重于学习,评估是根据标准提供和应用反馈,以便改进和达到相应的目标。相比之下,评价更具总结性,与等级评定更为相关。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必要给我们需要反馈的所有事物都确定等级。
最后作者还提到了,虽然追求深入理解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但是,这当然也只是多种教学形式中的一种。因此,我们不建议所有的教学和评估总是着眼于深入和复杂的理解。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既不可行,也不可取。在某些情况下,一门课程或一个项目不太需要深入的理解或者不涉及重要目标。有时候,对于某些主题来说,在某些时间点,“知道”这个目标就已经非常合适和足够了。
通过阅读还体会到了如果想要使“追求理解的教学”达到效果,那么它必需能够成功预测学习过程中潜在的误解和学习难点。实际上,我们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核心就是我们需要对教学和评估进行设计,使其能够预测,唤起以及克服学生最有可能产生的误解。
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典型的学校教学设计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这两种情况都没有恰当地回答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什么是重要的?核心是什么?作为一个学习者,学习体验如何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简单地说,这两个案例存在的问题正式这本书自始至终所关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教学,没有为确保学习效果而制定计划。本书的精髓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
既要明晰“学生理解”的目标,同时要探究“好设计”的方法,这个双重目的当然会产生一系列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使学生既能掌握内容又能达到理解的教学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如果教材中有很多离散的知识内容,我们如何才能达到“理解”的目标?在一个基于内容标准和高风险测试的时代,如何实现为理解而教?
通过本次阅读,更好的理解了一些新概念。大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课程是指为获得预期结果对学习进行的具体规划,使之符合内容标准。课程是为了达到理想目标所设定的特定“运行路径”。课程不只是传统的项目指南,它超越了策划的主题和材料,明确提出了为达成目标而应用的最合适的体验、任务和评估。评估是这样一种行为,即衡量预期结果将要达到的程度以及预期结果已经达到的程度。评估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有意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实现预期结果的证据。我们收集证据的方法可能包括观察和对话、传统的测验和测试、表现性任务和项目,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的学生自我评估。因此,评估这个术语比评价更侧重于学习,评估是根据标准提供和应用反馈,以便改进和达到相应的目标。相比之下,评价更具总结性,与等级评定更为相关。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必要给我们需要反馈的所有事物都确定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