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杨颖

作者: 时间:2024-03-15 点击数: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

本书第三章《明确目标》提到了标准制定”和“解析标准”等问题。我想,我们的教学在标准制定”这方面不需要太费脑筋,因为我们有《课程标准》,只要我们的课堂严格按照标准来设计就不会有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存在了。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就要思考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的问题。在《课标》上写得很清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贯彻和执行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好好研读标准,严格执行标准。

有的人可能认为解析标准”是有一定难度的。的确,对标准的解读非常容易出现偏差,要么拔高了要求,要么降低了要求。达不到目标的要求显然是不行的。同样,我们一定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拔高要求把目标制定的过高,的确让人有眼前”的感觉,但往往是以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代价的。

解析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看明白单元导语,融会贯通课后题要求和梳理好交流平台中的知识点,把握好这些,对于我们“解析标准”是大有帮助的,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回家”。

好的教学设计是改出来的。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标准的设计,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还要充分考虑——那就是学情。只有充分研究学生把握好学情,进行了行为研究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能被理解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反思”和复备”等环节。

建一所房子需要先设计一个框架,做件事需要一个先后计划。同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有个整体架构。我们平时在做教学设计时容易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往往是这个资源很好,我可以拿来做导语”“这样表达很新颖, 我可以用作环节过渡”这就是"点”上的关注,”面”上的关照。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有架构”意识。有了这个大的框架才能一点点的添砖加瓦,让教学设计的大厦既牢固又美观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