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活动一览: 1.课程化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应然样态 ——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9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主要解决问题:(1)劳动新课标学习。(2)课程化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应然样态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厘清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为将劳动教育融通于各学科的教学中确立融通主题。(1)课题组成员针对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要素及学科融合主题表进行研讨,课题组将劳动素养分为:劳动能力、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将劳动能力细化为: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创新思维;劳动观念细化为:劳动成果、劳动人民和劳动意识。(2)教师们根据自己执教的学科内容进行筛选,厘清各学科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3)学校课题核心组成员对各个学科教师的表格进行梳理与整合形成,各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要素及学科融合主题梳理表,为将劳动教育融通于各学科的教学中确立融通主题。 2. 如何提炼课题成果——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10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 主要解决问题:(1)如何将目前的已完成的活动方案等内容进行整理。(2)按照“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进行分类,厘清劳动活动类型,构建课题研究行动框架。将目前已经完成的活动方案、梳理出来的教学设计等内容从学科融通、学段融通、家校社协作三等面进行整理和总结;将其按照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进行分类整理,提炼课题成果。此外,崔老师肯定了课题组的评价指标设计,建议多保存学生的实践过程与学生实践心得,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劳动带来的成长,撰写案例集。 3. 共研劳动教育 齐探学科融合——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11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 主要解决问题:(1)如何将劳动教育与英语、综合学科进行融通。(2)如何将劳动与英语、综合学科融通落实到课堂内。劳动课程跨学科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的发展。英语、体育、美术、科学、音乐、信息科技共计11位青年教师参赛,挖掘、整合、利用学科课程中的劳动资源、创新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劳动形式,扩充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自然结合。努力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启慧、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 4.劳动与美术融合起来 ——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12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 主要解决问题:如何在劳动课中挖掘美术元素,将劳动融通美术学科,做到以美育人,以劳育人。尝试将劳动与学科融合起来,将专业知识与劳动技能同步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传承劳动之行,塑造劳动之德。(1)学科融通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劳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能激发他们探索劳动的兴趣。(2)学科融通能将知识系统化,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3)学科融通能够使他们的疑问和思维都得以持续。学科融通可以让这种探究得到进一步持续发展,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深度、广度和持久性的目的。 5.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规划——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1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主要解决问题:将课程规划做到学科融合、学段融通、家校社融通,探索具有地域特点、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双凤中心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规划:劳动教育课程主题板块及内容;典型案例研究思路;必修课、学科渗透、课外实践、校外实践等劳动教育课时安排;对标三大类劳动及十大任务群,从服务对象、内容要求等方面完善后续劳动课程。“与学科相融合”、“与生活相融合”、“与社会相融合”思路,通过课堂实践等方式调整研究思路,扩充课程资源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