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活动一览: 1.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梳理与整合 ——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3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主要解决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厘清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为将劳动教育融通于各学科的教学中确立融通主题。(1)课题组成员针对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要素及学科融合主题表进行研讨,课题组将劳动素养分为:劳动能力、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将劳动能力细化为: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创新思维;劳动观念细化为:劳动成果、劳动人民和劳动意识。(2)教师们根据自己执教的学科内容进行筛选,厘清各学科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3)学校课题核心组成员对各个学科教师的表格进行梳理与整合形成,各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要素及学科融合主题梳理表,为将劳动教育融通于各学科的教学中确立融通主题。
2.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观念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课堂中的落实——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4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 主要解决问题:(1)尝试解决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科融通的内容选择。(2)尝试寻找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的方法。(3)劳动与学科融通,让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发展。 3.劳动技能手册编写的思考和建议——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5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 主要解决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贯通小学低、中、高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独特育人价值。(1)根据劳动必修课课程结构、结合老师们的学段划分和特长等,对各组成员进行了调整。(2)编写一至六年级的劳动教育成长手册,小组分版块,组员分任务群,精准分工,各司其职。 4.立足劳动教育,融通学科类型,优化课堂教学 ——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6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 主要解决问题:教师实行劳动与学科融通经验总结与分享。(1)鉴于“学科融通”,打造跨学科典型课例。尝试将劳动与学科融合起来,将专业知识与劳动技能同步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传承劳动之行,塑造劳动之德。(2) 校级学科论文交流活动。潘焱、孙帆和许王杰老师进行题为《新时代以劳育人理念下小学美术与劳动课程的融通实践》、《劳动教育融入小学科学课堂实践探究》和《例谈新课标下如何融入劳动教育落实小学英语学科育人功能》的讲座,进行分享和交流。
5.阶段总结交流 ——双凤中心小学“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省级课题7月份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主要解决问题:根据课题中所出现的问题,项目成员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课程内容与框架构建”中,可以通过学科课程内容加以整合,在劳动课程中、劳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并通过活动评价学生的表现。课题组成员把自己本学期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成功的案例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形成论文成果与其他老师共同切磋交流。通过研究讨论,老师们更清晰地了解了整个课题框架的构建,更明确如何开展具体的微课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