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理论学习——《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读书心得交流(语文组)

作者: 时间:2024-01-05 点击数: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课程类别:      理论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

 

读书心得交流

学时

1 学时

 

_2023_年_2_月_21_日

时间段

13:00~14:00

 

未来教室

主持人

潘红

参与者

签到

潘红、张菊芳、徐桢烨、顾雪琴、郁雯宇、夏艳燕、陈刚、高英等全体语文老师

备注(缺席者及原因)


活动过程

记录



2月21日下午,语文老师集中未来教室,进行第一次教研活动——寒假读书心得交流。

张菊芳老师: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做法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学生课堂行为管理》- - 书提出:进行课堂管理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二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性格特征等隐性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难以收到好的管理效果。

徐桢烨老师:教师要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顾雪琴老师:幸拜读了张彩云编著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其中包括7章,首先介绍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相关理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特征、教师认知和归因的相关研究以及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进展。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开展了教师认知、归因和应对策略的研究。难能可贵的是她还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特点以探索提高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郁雯宇老师:学生本性单纯可爱、大多数是具有向师性的,只要老师真心热爱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真诚的喜欢和关心。老师可以和学生推心置腹地沟通。可以和孩子一起剖析行为和表现的原因,帮助孩子明确行为改进目标,一起讨论提出自我管理或者有效监督的方法。也许需要一次,也许需要多次,更需要的是对这个过程的精心设计、对孩子的耐心陪伴。孩子对老师有好感和信服感,老师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对孩子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这是一切课堂活动开展和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前提。

夏艳燕老师:有意识地视而不见,比如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做出的一些为引起老师和同学注意的行为,这是由于学生有渴望被注意的心理需要所导致的,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做到有意识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学生感到自己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而做出的行为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时,自然而然地就不再“表演”了。

陈刚老师:从第六章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中看,除了支持他积极的行为的发展,在学校作为老师的我还应尝试书中表述的“先行策略”。当他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时,用提醒或表扬其正面行为。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也许是课堂组织较松散,问题设计随意给他提供了环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前严谨备课及问题设计,教学组织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严谨教学。

高英老师:寒假中阅读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一书,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教师提高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课堂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场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课堂生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教师课堂管理和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应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注重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切实帮助教师学会应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在学校教科研活动中,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通过反思和行动研究,增强问题意识,提升课堂洞察力,有效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在相互研讨借鉴中,不断提升实践智慧。

潘红老师: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在明亮的灯光下,我打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这本书,在作者张彩云的讲述下,学会应对各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这本书论述了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概述、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认知、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提高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能力的实践探索。它们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完整的心理结构,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现实中的集中而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方法用于实践。内容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纵横兼顾,整体协调,逻辑统一。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