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理论学习——《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读书心得交流(综合组)

作者: 时间:2024-01-05 点击数: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课程类别: 理论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

 

读书心得交流

学时

2 学时

 

2023118

时间段

9:4511:20

 

       小会议室

主持人

孙明园

参与者

签到

沈志豪、顾静、卢俊芳、孙帆、孙明园、唐佳倩

备注(缺席者及原因)


活动过程

记录



卢俊芳: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学生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理论和事实,而是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围绕大概念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宏观上加强对自然、对世界运转规律的理解,从而摒弃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科学教学弊端,让学生更好地正确的理解自然、理解科学。

孙帆:要进行大概念目标设计,首先要对大概念进行提取,可以通过八条提取路径初步找到大概念,分别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四种方式。其中比较便捷的是从教材分析中提取大概念,首先单元导读中就有不少线索,比如六年级科学《小小工程师》单元单元导读为“什么是工程?大到“中国天眼”、“神舟”飞船,小到体育场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工程。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 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一项工程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在这个单元,我们将作为一名小小工程师,一起来建造一座塔台,了解工程建设的特点,感受工程的复杂与魅力。”,从这里可以知道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塔台的建造过程,能够动手制作一个塔台模型,由此可以提炼出“人类工程的建造过程”这一大概念。

孙明园:大概念是学科的骨架和主干,以大概念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可以将知识、技能等内容进行体系化覆盖和系统式处理,因此,认识大概念,是学科教学的前提。准确定位教学价值。大概念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教学的重点与本质,能够使繁杂的课程精简下来。大概念就像一个核心,能够把其他知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而克服知识的片段化现象,有利于构成知识体系。大概念有助于教师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教师主要不是讲各学科的知识,而是与学生讨论、辨别各学科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学习知识的迁移应用。教师有大概念教学的意识,在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架构情况下,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大概念教学注重知识的应用,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

顾静:主要内容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已成为课程创新与教学变革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从知识学习走向素养发展。本书不仅从单元学习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跨学科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提供了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实用策略与可复制方案,还提供了基于大概念的学习与

思维工具,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体系化、结构化,实现教师教的更少、学生学的更多,从而引领学生发展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唐佳倩: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无论是在文化思想还是民族凝聚力上都离不开统一的文化认同感,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内在精神联系的文化体系,我国文化的延续以及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民族在发展中的不断抗争,而统一抗争是需要强烈的爱国精神支持的,每个时期都有爱国志士去保卫祖国。爱国主义精神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点内容,爱国精神是全国人民凝聚力加强的共同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培养自主自强、坚定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勇敢面对,这也是小学阶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教育意义。


备注:校本研修活动各类原始材料附后。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