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理论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读书心得交流(英语组)
![](/__local/2/B6/C0/4B89B64FAAC903FCD95D2A2CC6F_DBA01AB5_19DDB.jpg)
![1E944](/__local/3/42/2F/2ED92ACB48F5F8B0FA065CB2B50_E9090B51_1E944.jpg)
老师们交流暑假读书心得
一、赵思雨:一场教育的创新之旅—— 读《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小学英语》有感
对传统英语教学的革新性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提升;对教师的多元要求与成长契机;教育理念的前瞻性与实践意义。
二、程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读书心得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理论框架,还为我展示了如何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和实践案例。书中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需求。书中详细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方法,包括如何确定主题、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等。我意识到,跨学科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堆砌在一起,而是需要通过一个中心议题或问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跨学科应用能力。
三、张逸凡《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读书心得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它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进综合思考和跨学科思维的发展。通过在其他学科中运用英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更加自然地掌握语言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各学科的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英语知识,还能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四、吴晔婷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一个突出亮点。对中小学校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很好地丰富学校的课程形式,引领育人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要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既符合课程政策要求,又能够落到实处,主要有两个基本的操作策略:一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化,二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主题学习交融互渗。
五、许王杰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也应是多维度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六、徐萍
我阅读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小学英语)》一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创新的力量,以及跨学科学习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教学视野之窗,更让我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思考。跨学科主题学习则通过整合数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意义。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邱梦
读完《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我深受启发。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魅力。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方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将把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八、包秀芳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
《教育的目的》是英国教育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在教育哲理上的系列思考。书中有几个说法或观点让我很有感触:一是"惰性思维”,二是”教育的实用性”。"惰性思维”:只是通过大脑去接收某些观点,而不去应用、验证或与其他新事物有机地融合起来。我想避辟免让自己陷入"惰性思维"的方法,也是最为简单的方法便是"反思”。对于学生,我在课上和课下,经常告诉学生学习要动脑筋,多思考。不仅要求自己反思,也时常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另外一个就是”教育的实用性”,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有用的,人接受教育学习到的东西却藏而不用是不应该的。
九、滕芳斌《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壮成长。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他还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