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荻》68期读书心得——潘焱
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这些年减负的结果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课内减负,课外增负”。学生生命不堪重负,家长焦虑雪上加霜。孩子苦、家长累、学校无奈、社会焦躁,教育生态没有呈现自然之道,只见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之势。
这些问题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也并非学校、家庭、培训机构某一方面所造成的。这些问题的背后, 是难以摆脱的升学压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以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这些问题的治理,也必然是一项复杂艰难的系统性工程。
(一)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开卷未必有益。不健康的读物会荼毒孩子的心灵。在“读物管理”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规范购买途径。这是继三科部编版教材全国统一后,进一步扩展到课外读物的管理。“五项管理”的首要职责,便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必须坚决树立身心健康基本标准
手机管理、睡眠管理、作业管理和体质管理都指向了学生身心健康,这也是红灯频亮的重灾区。童年是真正灿烂的、独特的, 不可或失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长期用眼过度造成视力下降;长期睡眠不足造成大脑发育不良;长期缺乏室外运动造成骨骼生长缓慢;单调重复的学与考、缺少真正生活的滋养,让孩子的心灵如同荒漠,以至慢慢畸变。好的教育必须坚持标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三)必须始终培育终身学习核心能力
人的一生不是百米冲刺,也不是马拉松竞技,而是一场自我的行走。高考似乎决定了所有学生都要加入统一赛道去赢得终极大考。但是人与生俱来的差异性,并不提倡所有人用同样的方式成长。学习不是在青少年阶段完结,而是打下根基、培植习惯、蓄足动力,为一生持续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标准要求,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扎实做好“五项管理”工作。
第一步是形成共识与制度配套阶段。广泛地宣传发动,听取教师、家长、学生意见,将每一条细则对标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与办法。
第二步是稳步推进与适时完善阶段。脱离了群众就不会有好的制度措施,只图管理便利就会造成对立情绪。管理者要戒除闭门造车和懒政心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第三步是总结完善与经验推广阶段。要及时总结与提炼,并加以推广宣传,为下一阶段的全面推进奠定基础。
最后一步是全面夯实与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