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豪:逆向教学设计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评价驱动的教学设计,是指向大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那么,用什么标准衡量学生是否已达到预期结果,怎样的“学与教”能有效促进预期结果的达成,值得研究。
李洁:《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之内涵与特征解析》 主要探过了逆向教学设计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内涵和特征 该文章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等实际情境中所需的基本能力。然后,借助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的思路。最后,文章对逆向教学设计的特征进行了具体阐释,包括基于标准、指向核心素养、评价驱动、指向大概念的建构和指向目标一过程一评价三位一体等。
钱云菲:在逆向教学设计视野下,课堂评价着力于解决如 何通过评价将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变成教学资源,因而被视为是一种在富含反思和研究思维指导下的教学推进策略。课堂评价的核心价值在于促成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体化。
蔡志英:逆向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迁移。从德育的角度来看这对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十分有效,对于解决当前道德教育“低效”的困境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能够通过活动理解感恩的本质意义并迁移到未来的生活情境中,也能理解感恩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获得感恩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吴伟康:逆向教学设计及其导引出的其他教学范式正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实践,但其精致化的工具理性、理想化的预设流程易消解语文教学中的人际互动作用,容易导致我国本土语文学科属性与特征的缺失。新时代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改革.应立足我国本土语境,汲取逆向教学设计的有益元素,解决应试教育与意义学习的冲突,调和大单元格局与独立单篇教学的矛盾,厘清大概念与单元主题的关系,变模糊评价为可视评估,于情景教学中催动理解发生,进而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陆文请:了解了UbD理论,并了解到该理论指导下的逆向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抓手,以预期结果为起点的教学理念,追求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根据逆向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逆向教学设计在语文学科运用中要重视情境创设,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赵思雨:在对“教一学一评”一体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和计划时,还应该关注到三个方面:一是要将教学活动场景化,将原有的经验有机地融合到情境任务中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的目的。二是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问题,营造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建构的学习氛围。例如,针对三个基础问题的个体探究,在课堂上设置“童话故事开讲了”的大环境,利用所学到的大环境中的“小环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三是在评价准则的基础上, 学生需要借助最初的元认知和伙伴学习及可预见的学习效果和评价依据,不断比照、推进、反思,逐步达到评估标准要求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程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紧密配合基础教育总体改革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以单元学历案为工具,鼓励学生探究、思考知体验,在课堂中融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家长听课评价。 这些都是评价改革推进的成果。唯分数、唯升学的取向背离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目的。一线教师应转变评价指导理念,积极融入改革浪潮,思考教育和评价的价值追求,为学生构建认知体系提供“脚手架”,推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重视描述性评价的运用,突显评价的导向性、过程性、表现性、 发展性等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