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跨学科学习,旨在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技能、兴趣拼凑叠加,而是基于如何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丰富多元、综合复杂的主题情境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接收信息后,能够进行储存、归类、组织、转化、再现和应用,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对长期依赖学科教育教学范式的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实践中,学校具体实施跨学科学习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在教师能力支持方面,传统教师培养体系和工作体制均具有明显的学科建制特点,如何使学科专业出身的教师突破特定 科的研究范式和思维惯性?
二是学校课时安排方面,中小学校课时长短与作息安排大多为统一固定的单学科编排,如何使整齐划一的被动管控转变为弹性差异的自主管理,支持综合性、灵活性的跨学科学习?
三是在课程设计方面,中小学国家课程的教材以分科为主,有相对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如何在保质保量落实国家教材的前提下,科学整合形成适切的跨学科学习内容?
四是在教学方式方面,如何减少以单学科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比重,增加基于复杂性问题解决和结构化知识理解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的比重,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生态?
五是学生评价方面,传统的纸笔测试难以评估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实践、创造、合作等能力,如何以更具有情境性和真实性的表现性评价,监测和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发展?
以上都是亟待破解的中小学校跨学科学习落地实施的堵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