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阅读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感觉自己的确陷入了两个误区:活动导向的设计和灌输式学习,我成了“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而不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通常也只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对于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关注比较少。但是本章的阅读让我了解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提供的逆向设计模板也让我在日后的教学设计中有据可依。希望自己能够改变思维方式,真正的践行逆向设计,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高效。
同时,我对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印象深刻。作为一名教师,他也对自己经常用“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所学感到不安。但是,基于逆向设计,他尝试去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有时候是我自己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但又常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感到无力。为什么不尝试去改变呢?慢慢实践,可能学生的表现会让我惊讶。同时,鲍勃·詹姆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设计思路,这一点也是有助于后期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我在平常的教学设计过程,时常感觉思绪很乱,可能像他这样用文字记录每一步更有助于整理思绪。
第二章阅读对“理解”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自己对“理解”的看法就是学生明白了某个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这是比较浅显的,书中所阐述的理解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甚至有时令人感到困惑的情境中去。这个迁移是超越学校范围的。我自己看完也在想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本章阅读也了解了教师常见的不正确的教育模式——灌输式教育,教师以为自己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但是我们所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很容易被学生遗忘。因此,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理解”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实施教学。
另外,为了促成学生达到理解,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设定评估证据,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我们设定的预期学习结果。因为学生常常会产生误解,所以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即将要学的内容的理解,然后基于大概念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且时刻了解学生是否产生了误解。如果学生产生了误解,那教师需要看到学生误解所反馈的价值,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