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苏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
立项编号: D/2021/02/766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课题主持人: 沈志豪 陈刚
工作单位: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
填表日期: 2022年6月20日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一、已有研究述评
目前学术界关于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角度也比较多元,在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基于自身的认知,对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为笔者开展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层面、研究结论成果等方面借鉴和启发。但客观而言,在这些研究中,多是国内己有的劳动育人研究大多层次、视角比较单一,而且研究多是集中在理论方面的探讨,缺乏与实践案例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没有关注到当前新时代背景形势。为此,在本文研究中,课题组将深入结合教学案例来分析,聚焦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提高劳动育人效果。 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提出的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视角是目前很少有研究者开展研究的。课题将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为研究主题,关联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构建的实践,以启发当前的劳动教育。课题将新时代劳动育人与小学生的所有相关课程内容、与每个年级每个小学生的教育予以关联,以“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意志品质、责任担当、合作探究”为培养内容主题,以低年级到高年级渐进阶梯式培养和融通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学科培养为培养模式,以新时代育人需求为导向而实现的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高效提升。课题在开展新时代校本劳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中,充分把握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核心要义,并以此为导向来建构完善的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课程目标体系、深入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课程内容开发、建构完善的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课程实施方式、设计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课程方法体系、资源体系来优化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构建,提高劳动育人水平。
|
二、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含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价值与主要观点等。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融通:融通字面意思是融会贯通,指的是使资金、物资、事物等进行流通,使之融洽柔和,相互沟通。本课题中对“融通”概念解释为:将劳动育人的教学内容、教学要义、教学内涵等与小学阶段纵向贯通(低年级至高年级)、横向融合(与多学科渗透融合)、理论+实践型劳动学科模式结合起来的形态。 2.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以新时代劳动育人为教育价值理念,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建构的教育教学体系。在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中,校本化理念是《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课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校本化目标是“科学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劳动教育要与“德智体美”融合并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须以价值塑造为核心”;校本化内容是通过“六大主题活动”推进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具备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过硬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体验劳动幸福;校本化结构是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校本化活动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 3.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在小学教育阶段,学校所开展的以小学生为指导对象,以纵向贯通(低年级至高年级)、横向融合(与多学科渗透融合)为模式,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课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为校本化理念;以“科学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劳动教育要与“德智体美”融合并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须以价值塑造为核心”为课程目标;以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具备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过硬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体验劳动幸福为校本化内容;以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为校本化实施结构;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校本化活动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的育人体系实施。通过构建劳动育人的校本化体系,让学生在真实、多样的劳动情景中增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进而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价值。目前劳动育人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学校教育者的关注,同时他们也认识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是劳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架构,只有构建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劳动育人的价值、目标才能够得到显现。但具体如何构建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理论,研究者们的研究依然处于碎片化、点到即止的层面,比较系统且完善的理论研究并不是很丰富。本课题围绕“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展开探究,通过研究,旨在进一步丰富、梳理和整合有关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构建的理论内容,为劳动育人校本课程的推广和开展提供理论启发价值。 二是实践价值。本课题在研究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过程中,对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实践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并展开深入的探讨,包含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的层次、课程体系的内容、课程体系的实施推荐、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评价、课程体系的实施经验总结、课程体系实施效果展示与推广等,这些都是深潜到劳动育人校本实践的研究,故而本课题的这些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实践,对劳动育人实践起到支持和指导作用。从这一点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实践价值。 (三)主要观点: 1.将新时代劳动育人与小学生的所有相关课程内容、与每个年级每个小学生的教育予以关联,以“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意志品质、责任担当、合作探究”为培养内容主题,以低年级到高年级渐进阶梯式培养和融通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学科培养为培养模式,以新时代育人需求为导向而实现的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高效提升。 2.在开展新时代校本劳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中,学校要充分把握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核心要义,并以此为导向来建构完善的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课程目标体系、深入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课程内容开发、建构完善的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课程实施方式、设计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课程评价方法体系来优化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构建,提高劳动育人水平。 (四)创新之处: 1.建构完善的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本文在研究中提出将社区、家庭、学校等主体结合起来,并以1-6年级进阶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劳动学科、多学科融合等纳入到研究体系中来进行探究。 2.开展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构建的实践。本文所开展的研究,提出的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视角是目前很少有研究者开展研究的。本文将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为研究主题,关联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构建的实践,以启发当前的劳动教育工作。因此本文将其作为创新点之一。 |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内涵,构建新时代劳动育人的目标体系。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新时代劳动育人的资源系统、内容系统、方法系统。 3.通过课题研究,提出新时代劳动育人体系对学生综合素养形成影响系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组准确定位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紧紧围劳动育人框架具体展开。 1.以劳育人的现状调查和时代内涵研究 通过对本市小学开展的劳动教育为研究主题,开展走访调研(问卷和访谈),搜集有关现阶段劳动育人校本课程的建设情况,并结合文献研究法,通过线上的知网、万方、维普等权威数据库平台和线下的的学校图书馆、书店等,检索当前有关本课题的专家权威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当前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的现状,重点探究不同年级阶段、不同学科中的劳动育人课程衔接,劳动育人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等。剖析新时代下国家、社会、学校赋予小学阶段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时代内涵——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2.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科融通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 学科融通导向的是劳动育人内容体系。在融通中找准结合点,形式多样地实施劳动育人活动。并依据不同年级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来进行递进式教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劳动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道法、音乐等学科融合起来,建构完善的内容体系。 3.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的方法体系构建研究 学段融通导向的是劳动育人方式。即从低年级至高年级,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逐年级进行融通。本课题在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的方法体系构建中,将小学阶段划分为1~2,3~4,5~6三个学段来具体展开。1~2阶段,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为主;3~4阶段,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观为主;5~6阶段,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为主。 4.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家校融通的资源体系构建研究 家校社融通导向的是劳动育人的资源体系,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个主体的课程联动平台资源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建构委员会来进行专门的资源体系的实施,并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个主体纳入到完善的劳动育人的资源体系中,形成协同机制,形成家校社融合的新时代劳动育人校本资源体系。 |
四、研究计划
含研究阶段、研究任务、责任分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一)研究思路: 1.课题提出。检索、下载和分析有关融通、小学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的有关研究文献研究,分析其中的研究成果和有益经验,探究相关理论支持。通过线上的知网、万方、百度文库、维普和线下的图书馆、书店等查找有关本课题的相关权威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这些文献研究中权威成果与思路,建构坚实的课题理论基础。 2.教学调研。撰写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问卷,拟选取280名学生、12名参与劳动教育的学科教师发放问卷,搜集课题相关信息;同时设计访谈问题大纲,针对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师、小学生做访谈,整理、搜集和分析访谈内容,提取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信息。归纳分析目前的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现状与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与实践意见。 3.课题分析与教学实践案例。在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建议的基础上,做教学实践。 4.课题总结与完善。即对本课题研究获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完善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为三个阶段,具体来看: 1.第一阶段:准备过程。准备阶段(2022年1月—2022年4月):收集积累相关的理论资料、成立课题组,并制定实施方案、培训课题组教师,为课题启动做好充足的前提准备。 (1)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2)继续收集有关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改革的资料; (3)设计问卷;(4)将上述研究成果整理汇总并撰写报告。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2年4月—2023年12月):按照制定的课题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并积累相关材料,形成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 (1)制定《教学实践阶段实施方案》;(2)组织课题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3)将上述研究成果整理汇总并撰写中期报告。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0月):根据课题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材料,结集教案和反思教案,撰写相关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1)制定《理论总结阶段实施方案》;(2)继续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完成相关研究论文;(3)将上述研究成果整理汇总并进行工作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课堂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法。 (三)责任分工 课题组准确定位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紧紧围劳动育人框架具体展开,分成4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1.以劳育人的现状调查和时代内涵研究 (校长室 沈志豪 陈刚 徐萍 顾建平) 2.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科融通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教导处 卢俊芳 岳静 潘红) 3.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的方法体系构建研究(教科室等 潘焱 孙帆 曹杨阳) 4.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家校融通的资源体系构建研究 (德育办 赵菊 蒋英杰) (三)课题预期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最终成果(限3项) |
“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
2023.12 |
当前小学劳动育人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 |
2023.12 |
“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的相关论文汇编 |
论文 |
2023.12 |
“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的实施案例 |
教学案例 |
2023.12 |
“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案例研究)的案例汇编 |
个案集 |
2023.12 |
“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的系列劳动教育的教学设计汇编 |
教案集 |
2023.12 |
“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的校本教材 |
教材 |
2024.10 |
“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系列劳动教育课程汇编 |
专著 |
2024.10 |
新时代劳动育人课程体系的实践效果评价量表 |
工具 |
2024.10 |
“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 |
2024.10 |
|
五、专家评议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课题内容规范,有一定基础的研究,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契合本校的特点,具有可行性。 建议学校课题题目改为“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主要侧重在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校本化理念是《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课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校本化目标是“科学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劳动教育要与“德智体美”融合并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须以价值塑造为核心”;校本化内容是通过“六大主题活动”推进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具备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过硬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体验劳动幸福;校本化结构是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校本化活动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 建议学校研究目标表述进行调整:研究目标调整为“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内涵,构建新时代劳动育人的目标体系。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新时代劳动育人的资源系统、内容系统、方法系统。3.通过课题研究,提出新时代劳动育人体系对学生综合素养形成影响系统。”研究内容更改为“1.以劳育人的现状调查和时代内涵研究。2.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科融通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3.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的方法体系构建研究。4.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家校融通的资源体系构建研究。” 通过更改,希望能有助于新时代以劳育人校本化研究的内涵、课程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资源体系的建构,形成纵向和横向融通的、校本化以劳育人课程体系。更清楚新时代以劳育人课程的教学实践路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新时代以劳育人课程落实到课堂之中,纵向贯通全年级、横向融合多学科,为劳动育人提供提升价值。
评议专家组组长签名 2022年 6月 20日 |
六、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若对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成果形式、研究内容等有重大变更,需单独提交“变更申请审批表”。
根据专家论证,学校课题题目现改为“融通: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研究”,主要侧重在新时代以劳育人的校本化实践:1.校本化理念是《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课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2.校本化目标是“科学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劳动教育要与“德智体美”融合并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须以价值塑造为核心”;3.校本化内容是通过“六大主题活动”推进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具备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过硬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体验劳动幸福;校本化结构是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4.校本化活动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 根据专家论证,学校研究目标表述有所调整,指向更明确;研究内容进行了更改,更具可操作性。研究目标调整为“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内涵,构建新时代劳动育人的目标体系。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新时代劳动育人的资源系统、内容系统、方法系统。3.通过课题研究,提出新时代劳动育人体系对学生综合素养形成影响系统。”研究内容更改为“1.以劳育人的现状调查和时代内涵研究。2.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科融通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3.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学段融通的方法体系构建研究。4.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家校融通的资源体系构建研究。” 通过更改,更有助于新时代以劳育人校本化研究的内涵、课程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资源体系的建构,形成纵向和横向融通的、校本化以劳育人课程体系。更清楚新时代以劳育人课程的教学实践路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新时代以劳育人课程落实到课堂之中,纵向贯通全年级、横向融合多学科,为劳动育人提供提升价值。
|
七、鉴定组成员名单及签名(通讯鉴定无需专家在此签名)
鉴定组职务 |
姓名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签名 |
组长 |
徐 蕾 |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信息中心主任 |
|
副组长 |
孙朝仁 |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长 |
|
组员 |
王七林 |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书记高级教师 |
|
组员 |
严乃超 |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主任高级教师 |
|
组员 |
倪夙敏 |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员高级教师 |
|
|
|
|
|
|
|
|
|
八、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
同意开题 单位公章: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 月 日 |
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终审意见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