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新时代以劳育人的学科融通的策略研究
太仓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科教融合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加强课题进课堂,提高科教融合能力,2024年5月27日,太仓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科教融合活动在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指向新时代以劳育人的学科融通的策略研究”。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倪夙敏老师、劳动教研员黄志杰老师、劳动同类课题共同体学校教科室主任,课题主持人与核心组成员、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各小学分管教务主任和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理论学习
首先由课题主持人双凤小学陈刚副校长带领大家进行了理论学习,通过两篇文献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解,让在场的老师对该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观察量表解读与分工
观察量表呈现
陈校长给大家做了观察量表的解读与观察人员的分工,通过前期的磨课活动,制订出符合本课的观察指标和观察内容,并且要求课题组成员按劳动能力的进阶与劳动与学科的融通两个指标进行分组观察,课题组成员分工,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观察,提出自己的思考。
三、课堂观察
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小学万克冉老师执教《对称剪纸》一课。万老师基于课题及学科融通理论,反复斟酌教学内容,多次修改课堂观察表,力求课堂观察可以支持课题研究的推进。
本课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着重于劳动与多学科融通的理念,借助学科融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实现跨学科的教育目标。学生在剪纸的实践过程中,激发研究学科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把操作经验转化为思维经验。学生能根据自己总结的规律,将其应用于创造性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劳动能力,以实践促成长,在跨学科实践中实现“以劳育人”。
两组观课老师代表分别走近学生,坐在学生旁边,根据观察表进行课题相关因素的观察和记录。
四、分组研讨
在课题组研讨环节,课题组成员从观察表的设计及观察结果出发,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就在学生旁边,老师们讲出了课堂中很多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教学故事,如剪纸活动的实践中,能明显的观察到学生使用工具(设计工具、剪纸工具)的能力逐步提高了,面对复杂的纹样依然能自主设计,熟练使用剪刀;剪纸作品线条流畅、美观。大家纷纷肯定了万老师在课题探索中的思考与尝试。
五、交流汇报
万克冉老师陈述了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围绕本次研究主题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情、重难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进行分享,并对授课后的感悟做了反思。
接着,课题主持人陈校长与荣文小学教科室主任王永两位老师代表课题组进行了观课汇报。
陈校从使用工具能力的提升、设计能力的发展、创造性劳动动力的进阶三方面进行汇报,最后提出了五项以学思教的策略:明确课堂目标,以劳动课程为基础推进五育并举;创设人文情境,以德育为先导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引入数学知识,以智育为动力发挥劳育价值;融入美学欣赏,以美育为灵魂提升劳育效果;立足健康理念,以健康为目的推进劳体并行开展。
王老师从劳动与学科知识的链接、运用劳动与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劳动学科本身的融通三方面进行汇报,总结出跨学科劳动学习的价值与实践路径,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方向提出了思考。两位老师的汇报对接下来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专家点评指导
发展中心教研员黄志杰老师提出在接下来的劳动教育课中加入AI技术,让信息技术辅助好劳动教育课程。同时本课要梳理好劳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以后的课提供教学学习方法。
教研处的倪夙敏老师肯定了本次科教融合活动的规范性。赞扬了万老师的课堂设计,活动链接德育,内容丰富,任务不断进阶。他期望在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通中能够更加深刻,以项目化活动等形式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运用劳动与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科教融合活动既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成长,本次活动落实“教科研训一体”理念,从学生视角深入课题研究,引发了老师们对劳动教育课程更深层次的思考。双凤小学将在教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以课题带动教学,助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